@鲁西人
让我们斟满这一杯
可以是一杯茗香的清茶
犒劳辛苦忙碌的我
可以是一杯香醇的咖啡
奖赏努力坚持的你
可以是一杯温润的白开水
慰劳勇于挑战的我们
这一杯
敬你,敬我,敬我们
敬每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鲁西人

将“不能扛事”的质疑变成“靠谱”的口碑
“到底是专业出身,脑子活,点子多,有两把刷子!”在多元醇事业部运行二班,提起孙华波,同事们的夸赞里带着藏不住的佩服。
十年前刚入职时,这个戴眼镜的90后小伙曾被质疑“不像能扛事的”。那时他站在轰鸣的反应器前,额头渗着汗珠,连DCS基础操作都要攥着手册反复核对。
但他不服输,别人巡检走流程,他认真记录每个运行参数;别人午休时,他抱着设备说明书啃;为摸透调节阀的脾气,他把故障案例看了一遍又一遍……半年后,他能准确说出每台泵的最佳震值区间,曾经的质疑变成了“小孙靠谱”的口碑。
去年10月的一天,主控室反馈进气提塔合成气流量异常报警,孙华波扫一眼仪表盘“调节阀卡涩,副线开一半,快!”说话间他冲进现场,边开副线边与主控室同步数据。三分钟后,流量曲线稳稳回落;五分钟后,报警解除。
这一杯,敬孙华波!敬他猫腰巡检的背影,敬他笔记本上的蝇头小字,敬他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。
(多元醇事业部 颜景镇)

用耳朵读懂设备 把难题熬成创新
“孟师傅的耳朵比测振仪还灵。”新能源装备公司有这样一位基层班组长孟祥林,他有着“听声辨故”的绝活儿。
孟祥林所在的车间,大型设备、精密仪器扎堆,故障率高曾是卡脖子的难题。可自从他当上班组长,大家发现设备“闹脾气”的次数越来越少,秘诀藏在他磨出茧的指尖和笔记本密密麻麻的记录里,每次巡检,别人看仪表读数,他会贴着机身听;别人记数据,他会记“异响的方位”“频率的变化”。
去年深秋的一天,旋压机检修进入调试阶段,各项参数都正常,可孟祥林突然叫停了调试工作,他绕着机器转了两圈后说:“第三个齿轮箱,声音发闷……”拆开后,看到一枚关键固定螺丝因震动滑了丝,再晚半小时,整个传动系统都可能报废。
十几年来,孟祥林琢磨每台机器,850瓶口焊机会在雨天出现异常,他仔细调参数、换焊丝;559线旋压机氧气管道总漏气,他为其加气动控制阀;空压机现场开关不方便,他翻遍电路图完成远程操控改造。
这一杯,敬孟祥林!敬他用耳朵读懂设备的坚守,敬他把难题熬成创新的智慧,更敬所有像他这样专注的同事。
(新能源装备公司 尹承玉)

以主动攻坚与精准服务破冰开局
“突破薄膜市场零销量的困局”是鲁西销售团队2025年核心工作目标。
尼龙6产品销售员李飞锁定了宁波的一家包装材料公司,然而这扇门却敲得艰难。
“没预约,采购部不接待。”遭遇闭门羹的李飞在厂门口转了三圈,急中生智借门卫招聘电话,硬是联系上了采购负责人,争得初次沟通机会。沟通中,李飞凭着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捕捉,针对性推荐我公司相关产品,最终打动对方拿到试料资格。
首单试料却卡壳,产品指标擦着客户要求的临界值,薄膜总起皱。李飞迅速联动生产和技术部门调整技术指标,并二次寄送试料产品。为确保调试顺利,他带着技术人员驻厂蹲点5天,全程跟进从原料到成品全流程,实时优化工艺参数,硬是把问题啃了下来。后续整车货测试中,产品稳定性完全达标,客户信任就此建立。
这一杯,敬李飞!敬他被拒的狼狈,敬他蹲守的疲惫,更敬所有像他一样的销售人:用主动撕开市场的裂缝,用专业焐热信任,把“不可能”熬成“我做到了”。
(销售中心 姜文正)

“电气维修像中医问诊,接触不良的火线会发烫”
轰鸣的装置现场,师傅张令元蹲在防爆电器前指着EX认证标牌说:“记住,这是设备的‘安全身份证’。”这是他带我的第一堂课,那时我只当是术语,后来系统培训时才懂,他把“安全无小事”烙进了我的职业起点。
“电气是技术活,更是良心活。”这是师傅挂在嘴边的口头禅。有一次,我巡检时听见一台电机有杂音且温度升高,心想“等所有装置巡检完再报也不迟”,结果差点导致设备跳闸。师傅严厉地批评了我,并叮嘱:“发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处理或上报。”这次教训让我深刻理解了“安全第一”不是口号。
“电气维修像中医问诊,接触不良的火线会发烫”师傅教我听声音辨故障、看温升查隐患;逼我对着事故视频复盘,直到我能说出“如果是我,第一步该切哪里电源”;在应急演练中,他对手忙脚乱的我说:“别急,先验电、挂警示牌;再急的活儿,安全也要做到位!”
这一杯,敬师傅!敬您蹲在设备前的背影,敬您吼我时的严厉,敬您把“安全”二字熬成血脉里的本能。您如一盏灯,传授的不仅是技能,更是责任,照亮远方。
(电气电网中心 刘国鹏)

“角磨机要握紧手柄,量尺寸得贴紧钢板”
初入制作车间,面对庞大的设备和繁杂的图纸,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。师傅田京宝先领着我绕车间走了三圈:“这是剪板机,能撕开两公分钢板;那是卷板机,能把直的弯成圆的。”当走到一排工具柜前他说:“卡具、划线规、千斤顶,每样都得认准。”
真正跟师傅学习,是从递工具、清理工作台、协助测量开始,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,却让我受益匪浅。第一次跟着他铆接钢板时,我一上午竟然递错了三次工具。
“角磨机要捏紧手柄,量尺寸得贴紧钢板”他边操作边念叨,每当完成一个关键步骤,师傅都会详细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,这种“做中教,看中学”的方式,让我对铆工技艺有了深入理解。
有一次测量下料,师傅站在对面说:“角度偏了……”我眯眼看了半天,心想差不多就行呗!他拿起水平仪往上一放,红针果然偏出格子。“差一丝,装到设备上,半年准开裂……”他蹲下来重新调整。此刻,我真正懂了什么是“工匠精神”。
这一杯,敬师傅。敬您教我认工具的耐心,敬您对待工作的较真。我相信,只要脚踏实地、持之以恒,终有一天我也能像师傅一样,用双手制造出精良的工程产品。
(第二工程事业部 黄庆阳)

用“轴”与“痴”坚守质量的执着
质检员小张对即将发货的SCR反应器自查了六七遍,终检时他仍手攥卡尺反复核校,量筒体、测法兰、检焊缝,激光测距仪的红光在他瞳孔里跳动。其实,图纸上每节筒体厚度、材质、检测比例早已烂熟于心,可嘴里轻声念叨着“再校准一遍”。有人笑他“太轴”,他却指着设备说:“这是我带大的孩子,量错一个尺寸,错过一条焊缝,心里都不踏实。”
再看机加工车间的老周更“痴”,正对着喷射器零件图较劲。内伸管的加工顺序,在他眼里像心脏瓣膜般精密;每张图纸的线条,都被他视作需要破译的密码。有回加工一批关键部件,他盯着程序单突然喊停:“这里走刀路径多了0.5毫米。”徒弟揉着眼睛凑近:“就半根头发丝细……”老周却红了脸:“差半丝,可能就是产品寿命的十年之差。”他测量时连呼吸都放轻,这份融入血脉的严谨,早已成了刻在基因里的质量意识。
这一杯,敬我们这个团队,敬每一个“轴”与“痴”的平凡鲁西人,他们用匠心守护品质,用执着织就质量防线,他们就是企业最坚实的底气。
(第三工程事业部 史瑞芳)

享受挑战 活出精彩
我们这间化验室藏着支“非典型”战队,平均年龄35岁以上,非科班出身,半数成员从化工、机械甚至行政岗转行而来,却与玻璃器皿、精密仪器、五颜六色的试剂打了整整12年交道。外人说“你们够稳了”,只有我们知道,所谓“稳”是一次次咬牙“出发”的勋章。
我们曾是“化学小白”,试管贴便签、笔记里夹元素表,滴定失误、数据作废……蹲在通风橱抹眼泪,师傅拍拍我们肩膀说:“怕什么?重新再来就是了!”
“请放心,一定能行!”我们勇敢扛下成品和原材料的全项分析挑战。溶液炸雾、样品结块……钛含量检测屡次失败,守着电炉调时间,凑在显微镜看颗粒,连午休都捧着记录本算参数,当清亮的溶液呈现在杯底,大家都笑出了眼泪。
做钛标准曲线时,屏幕上的数据停在“0.99”,离“4个9”的合格线差之毫厘。下班时间到了,但没人挪步,翻手册、换试剂、测温差,深夜十点,当曲线跳出“0.9999”时,我们击掌欢呼。
这一杯,敬我们!没天赋异禀,偏要在专业里较劲;没惊天动地的成绩,却把每个0.01%的误差都抠到极致。
(质检中心 尹飞)

做财务数字化转型中的活水
十五载春秋,我虽然始终工作在财务一线,但每三年都会经历一次岗位轮换。每一次从熟悉到陌生的切换,从手忙脚乱到从容驾驭的磨合,都像是为自己注入能量,拓展着我的认知,丰富着我的经验与思考。回望这段经历,方知“变化”原是生命赠予的成长厚礼。
变化何止轮岗,数字化正重塑行业图景,财务工作已由传统“账房先生”加速向“数据智囊”转型,从记录价值迈向创造价值。我必须以终身学习的姿态生长,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新的操作系统中,从各项经营数据中分析提炼决策建议。
如今已至不惑之年,岁月予我的不是松懈的借口,而是更醇厚的热忱与更踏实的担当。未来的日子,我会继续在轮岗中沉淀,在数字化转型中奔跑,无论在哪个岗位,我都会认真对待每一张凭证,严谨核验每一个数字,用心打磨每一份分析报告。
这一杯,敬自己!敬每一步追赶,每一次突破。我知道,所有努力的意义,不仅是与更好的自己相遇,更是与更优秀的团队、更有活力的企业,共赴下一场壮阔的新征程。
(财务与风险管理部 李博)

步履不停 成长不止
还记得三个月前,我到双氧水事业部报道的那天,望着轰鸣的装置和密密麻麻的管线,我心里直打鼓;“四班三倒”要打乱所有生物钟,能撑得住吗?
考验远不止熬夜。班前“预检”要逐台测量设备温度;“案例分享”时听老员工讲以往的事故经历;“十交五不接”看似薄薄一张纸,却是员工的‘安全符’;班后一小时培训中,安全视频里不忍直视的画面……那些曾觉得“麻烦”的规矩,原是用教训织成的网,替我们兜住风险。
夏日的装置区像个大火炉,师傅带着我转现场,指着管道设备讲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;深夜的操作台前,我认真记录屏幕上的各种数据,对比温度、压力、流量的变化规律;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,写满了许多复杂工况的判断方法。是的,三个月前那个面对生产装置手足无措的姑娘,现在能配合师傅完成交接班、运行参数分析等工作,操作知识的掌握也从“知其然”迈向“知其所以然”。
这一杯,敬自己!敬咬着牙适应倒班的深夜,敬每一个学习成长的日子,更敬此刻敢说“我能行”的底气。我知道,这不是终点,是成为更专业、更可靠的化工人的起点。
(双氧水事业部 刘心月)
此刻,请为最好的我们郑重举杯!
敬以责任为锚,把安全化作坚守的我;
敬以创新为翼,用智慧点亮星火的你;
敬以匠心为尺,既温情又严苛的师傅;
敬眼中有光,心中有梦,永远热烈滚烫的我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