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历练中成长
来源:聚碳酸酯事业部 任新娅
2025-08-26
查看: 17
摘要:走进聚碳酸酯事业部聚合车间的第一天,扑面而来的不只是机器的轰鸣声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。站在车间门口,巨大的反应釜、纵横交错的银色管道,构成了一幅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画面。那一刻,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,而即将成为这个庞大生产体系中的一员。
走进聚碳酸酯事业部聚合车间的第一天,扑面而来的不只是机器的轰鸣声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。站在车间门口,巨大的反应釜、纵横交错的银色管道,构成了一幅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画面。那一刻,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,而即将成为这个庞大生产体系中的一员。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让我对化工行业有了系统的认知,从企业文化的学习到安全规范的掌握,从工艺流程的讲解到设备原理的剖析,这些理论知识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然而,当我真正走进生产一线,才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。
记得第一次穿戴全套防护装备时的笨拙,厚重的防护服、沉重的安全鞋、严实的防护面罩,让我行动变得迟缓,呼吸也变得困难。安全员在一旁耐心指导,告诉我如何调整面罩的松紧度,如何系好安全鞋的鞋带,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安全。穿戴整齐后,看着全副武装的自己,突然有了一种使命感——这身装备不仅是保护自己的屏障,更是责任的象征。走进车间,面对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,我一度感到茫然。那些在培训课件上看起来清晰明了的流程图,都变成了密密麻麻的阀门、仪表和管线。安全员带着我一一辨认,告诉我每条管道的走向、每个阀门的作用,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关键控制点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安全员那句“在化工厂,每一个操作都关乎安全”的郑重叮嘱。这句话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准则,是用无数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的生命线。在安全培训教育中心学到的安全规范、工艺原理,在车间里都变成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应急流程。每一次巡检、每一次记录、每一次操作,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厂级培训让我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红线,比如进入车间必须穿戴防护装备、严禁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、遇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报告等。这些看似简单的规定,却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。车间培训则带我熟悉了PC生产的全流程,从原料的投入到反应的监控,从产品的分离到成品的包装,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标准。我学会了如何读取反应釜的压力表、温度计,如何判断反应是否正常,如何在异常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。班组培训则教会了我最实用的操作技巧——从如何判断反应釜压力异常,到怎样在嘈杂环境中准确接收对讲机指令。师傅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的经验,比如通过听设备运转的声音判断是否正常,通过观察产品的颜色和气味识别质量问题。这些经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,却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。
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战。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扎实的技能,更磨炼了化工人的职业素养。我学会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,如何在团队协作中高效沟通,如何在重复的工作中保持专注。
我深深体会到,一个好的化工人不仅要懂原理、会操作,更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——对安全的敬畏,对责任的敬畏。安全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刻在心里的准则;责任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的行动。这段培训经历就像一场淬炼,让我褪去了学生的青涩,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化工人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我相信,只要始终保持这份敬畏与专注,就一定能走得更远、更稳健。